wxsstudio.com

我比较“笨” 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

王小帅携新片《闯入者》以一贯低调的理性的作风“闯入”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在谈到新片悬疑元素的商业性时,王小帅谦逊的说:“我属于比较笨那种人,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是够了”。正如王小帅本人所言,无论是《青红》还是《我十一》都是脚踏实地的充满诚意的诉说。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于8月27日至9月6日举行,导演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于9月4日首映,本片是本届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虽然秦昊在片中只有六场戏,但已足够凭借《闯入者》中的优异表现入围威尼斯影帝。影片尝试以“鬼魂、凶杀、尖刀”等商业元素破解以往沉闷的文艺气质。《闯入者》是2014年继《白日焰火》之后掀起的又一股文艺悬疑浪潮。正如他在《闯入者》中所表达的那样:“没有人能够规避政治历史的潜移默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一种始终在每个人身边萦绕的影响,是一种软性的“闯入”。我并不拒绝商业,无论是做商业影片也好还是独立影片作者电影也好,都是非常不易的,他们经历的困难程度都是相当的。对我来说我的精力只够做好一件事情,我很佩服做多种类型事情都能做好的人,可能我在这方面比较‘笨’。”

I ART:《闯入者》的悬疑气质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影片类型,较之以往的影片《闯入者》的商业味更浓,很容易让人和反响突出的同样是悬疑类型的文艺片《白日焰火》做比较,请你详细谈谈这部影片的创作初衷。

王小帅:我无法定义《闯入者》具体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影片,他和标准好莱坞的类型片还有差别,具体要观众看了以后交给观众定义,从根本上还是我个人风格的电影。我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功课,追求的还是吸引人的故事,有时候类型界定更模糊也会留出更多的悬念,看这类电影还是需要有耐心的。

《白日焰火》是非常有诚意并且整体素质都非常高的一部影片,票房也非常不错。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说明观众开始接受真正好的电影了,并且《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也获奖,打破了以往国内电影在国外拿了奖回来却被观众害怕的“魔咒”。

I ART:你一向以理性温和的角度,相对可控地、优雅地打动观众,作为一部悬疑片从多数类型片来看是一种情绪更为激烈,矛盾更加冲突的刺激形式。这两者之间你是如何平衡的?

王小帅:在我看来做一名导演“控制”才是最重要的,理性的节制才是高级形式的感动,而不是肆无忌惮的情感宣泄、渲染。例如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是非常精致的控制,让恐惧一点点渗入观者内心。我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既然要做自己想要的电影,就会面对很多渠道、投放类的问题。我更愿意在创作上尽可能的保持独立的个人特点。

I ART:你的电影一直是围绕“小人物”的故事,艺术电影通常都是以一个点引发出人性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应该引起更多共鸣,但为什么就市场来看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呢?

王小帅:现在观众更偏爱娱乐化的电影,我们往往缺乏直面现实的习惯和勇气。我通常是会以一些小人物作为主角但这些小人物的“原型”不是一个人,而是作为一个群体的代表,在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群体命运是有相似性的。我觉得电影需要更多地关怀现实,在现今网络新闻迅速传播的年代,每天有那么多令人愤怒的事件、消息发生,作为导演怎么可能不去关注不表达类似情绪和事件。

I ART:在你以往的作品中很多是以支援“三线”的知青故事为背景的,为何始终坚持如此强烈的个人主义叙事方式?在《闯入者》中,这批知青终于回到了城市,你是打算在三线这条脉络上画句号了么?

王小帅:《闯入者》在元素上是偏向悬疑题材的,和过去的电影并没有太大联系。现在电影的主题都是被推着向前的,我是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回顾我们的过去看看走过的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它太有价值了。我的电影都是源于能够触动我的东西,很多时候这种触动是源于困境,很多真实性是在困境中才能体现出来的。

I ART:近几年内地电影市场空前繁荣,发展速度已经快到惊人的地步,不同领域的商人都瞅准了电影市场这块大蛋糕。这种情势对于艺术电影来讲会有什么影响?面对怎样的挑战?艺术电影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时间完善,过快发展的电影市场会不会带来不利?

王小帅:我认为我的电影还是在给老百姓讲雅俗共赏的故事,只是在这片土地上培养这类电影受众需要渠道和观众本身的完善。现在电影是能够赚到“热钱”的事实是无法避免的,对于商人来讲这属于自然流动,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总比大家都抛弃电影要好。想要原始积累要达到和中国电影体量相当的地步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同时随着大量快餐式娱乐化电影流入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受这些电影影响的观众可能渐渐会对观影形成一种更懒惰的状态,例如被裹挟消费,更不愿意去思考等等,某种程度上是会对电影质量有影响,但这是事物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无奈的正常现象。 

I ART:你对自己的电影有归类和受众群定位么?个人表达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因素会和商业形态下的市场定位产生冲突或者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么?

王小帅:我的电影创作是和艺术创作方式比较接近的,都是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的。作为一个创作者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看这个传达和社会有没有共鸣。还有另一种服务型的电影,商品化的做法是先划分市场,我属于前者并且相信喜欢我的电影的观众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也有很多年轻导演非常优秀,很可惜的是大部分观众在主流院线无法看到他们的影片。对于电影市场的判断需要将这类导演和影片合并一起讨论才更客观,但是随着唯市场化的现状,这类导演会面临越来越艰巨的困难。但是现在电影市场越来越来好,成本差距有可能很大,这是年轻导演的机会,如果渠道更开阔对于新导演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I ART:之前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都颇有成就,但在内地票房并不是特别理想,新片《闯入者》在上映前抢先闯入威尼斯电影节以及多伦多电影节也是为了内地上映做准备么?还是因为内地艺术电影市场不是非常理想,将重点转移国外市场呢?

王小帅:参展国际影展的影片是选片人挑选的,我是立足于讲述自己的故事,也不妨放远一点和国际交流。仔细想想,过去从电影节回来在国内票房还是不错,这个票房不能单纯的以一个绝对值来衡量。好莱坞影片看似票房收入很好,但是成本本身是非常高的。相对我的影片成本带来的票房算是成功的案例。

I ART:你的很多影片中都会出现死亡,犯罪这类充满悲观主义的残酷元素,这是你个人情绪的映射么?当下电影更受欢迎的还是美好结局,能就此谈谈你对现在空前火热的电影市场的看法及预判么?

王小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满的时候,电影恰恰是帮助观众疏导这类情绪的作用,而不是现在推崇的很累的生活中就是需要电影完全娱乐化,有时候娱乐反而会让人更空虚。这种东西越多,自己会变得更麻木,更麻木之后现实的压力和伤害反而会越深。不如在荧幕前这样一个安全距离内正视自己,这样阳光才能照进现实里。

俗话说见多识广,过去电影比较少。近十多年电影发展快了,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上荧幕,网络带来的便利更为突出。观众的观影量提高了便有了个人分辨和选择能力。有了这些基础,不同电影才会有它特定的观众群。事实上国内电影市场确实是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但中国本身人口基数和市场是非常大的,相对于过去全国一年票房一共10亿,才是不正常的状态,电影发展快是伴随经济物质发展引申的。我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时间会改变一切的。

I ART:电影在很多时候作为一种表述方式来表达一种态度,一种或导演个人或观众的话语角度,你个人在创作中更倾向于哪种立场?

王小帅:人和人不同,你无法对另一个人的情绪完全感同身受,所以当作者完全以个人口吻去讲述的时候反而会吸引更多观众。表达自己和研究他人在电影中是共生的。我属于比较个人化的,我的电影应该有我的态度这是无法替代的。摄影机代替了我的眼睛来观察我身处的环境,他的落脚点是在人本身,而不是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这是一种责任,需要用好电影这件武器,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只要能继续做下去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I ART:如何看待电影分级制,这会不会是国内电影发展最有效的制度?

王小帅:电影分级给创作带来了自由同时也保护观众权益,但真正实行是法律意义上的事情。这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分级制度仍然是一种非常值得发展的必然方向。电影的发展往往是滞后的,我国经济在八十年代开始发展,但电影真正的发展是从2003年才开始容许自由拍摄和进入市场。要将电影独立出来脱离宣传性质还需要一段时间,就目前来看已经走出第一步将电影当做商品来看待了,娱乐往往是最安全的。自下而上的发展需要很漫长的努力。(采访/编辑:李任芮)

来源:艺术汇

Share this article
Shareable URL
Prev Post

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Next Post

【影评】张献民评讲《冬春的日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ad next

法国对艺术电影的国家扶持启示良多

这一次来到上海,王小帅导演的身份是第九届法国电影展的形象大使。另一方面,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法合拍片、王小帅导演的《我11》也即将于5 月11 日在内地上映,担任形象大使的王小帅也不忘为自己的新片加紧宣传。  …

一个不合时宜的批判者

一丶谈《闯入者》 这是对当下的感受与反思  杨城:咱们先从《闯入者》聊吧,首先想了解你当时怎么想拍一个这样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