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在85年还是86年左右,刚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校里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电影,片名叫《出租汽车司机》,放映的介质用的是1/2VHS的录像带。那是我们第一次知道马丁·斯科塞斯的名字,第一次知道罗伯特·德尼罗,同时也第一次被一部如此不同的美国电影震惊。之前我们知道的大部分美国电影是《宾虚》、《一个国家的诞生》、《魂断蓝桥》、《飘》等等。从那时候起,我们被告知这是美国的东岸电影,主要发生地在纽约,它们不同于美国西海岸好莱坞出品的主流美国电影,他们叫这类电影为独立电影。这样的叫法,让我依稀嗅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味道,后来更有了对伍迪艾伦,科恩兄弟,贾木许等的导演和电影的认知,直到昆汀·塔伦蒂诺的《低级小说》让一部独立电影的商业成功显得光芒万丈。
毫无疑问,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版图上最强大的力量,特别是西岸好莱坞大公司出品的主流美国电影,它不光统治着北美的商业市场,更进一步统治着整个世界的主流市场,但是光凭这点就想完整描绘美国电影全貌显然是不够的,这里我们上面所涉及的独立电影部分实际上就起着完善美国电影版图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加确切地说,大量存在于美国的独立电影,一方面,它们不妥协的独立品质完善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多元化生态,另一方面,大量出自于独立电影的优秀导演转向好莱坞,更为传统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和类型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那么,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里,相对小众化的独立电影是如何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呢?
这就是《美国独立电影制作》这本书所含的内容。这里的“独立电影”仅仅指小成本、低预算电影制作,而不涉及“地下电影”,即那种受禁止的,或色情的,或一味追求耸人听闻效果的作品。事实上,拍摄这种独立电影的美国艺术家和投资者们必须在没有明星和没有电脑特效的情况下去吸引尽量多的观众,卖票赚钱,既需要巨大的勇气,又要面对超低的成功率。
这方面的内容对我们有用吗?显然美国的电影市场与我们的截然不同,但有关美国独立电影的这部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多种借鉴和指导,能帮助我们用比美国电影低得多的成本拍摄出更优秀的作品。《美国独立电影制作》涵盖了大的主题,如故事设计和电影发行等,同时也详细考察了一些成功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面对的日常问题。
如果你的兴趣集中在独立电影上,那么阅读这本书就能受益匪浅。不过,《美国独立电影制作》是由同样的两位作者所撰写西方电影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前两本为《好莱坞电影类型》和《欧洲电影类型》),这个三部曲以实用的方式解释现代西方电影领域里的一些相互竞争的趋势。
我认为,对于这些西方电影趋势的了解能启发中国电影人更好地创作。我也希望相关的知识能促使我们的决策者设置一定的机制,推动中国低成本电影制作,从而满足那些要求较高而人数较少的观众群。在另一方面,如果能借鉴美国独立电影对电影工业的贡献,把独立电影比作大工业电影的预备队或“培训学校”的话(当然更多的独立电影的艺术,文化价值已经独立于工业之外本身具有了工业电影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也需要一种“培训学校”。
我们有赖于这种小成本电影制作的“培训学校”去描述多种类型的电影故事。我们也需要通过这个“培训学校”去描述多种类型的电影故事。我们也需要通过这个“培训学校”去建立更强大的电影工业——它将有能力从国际市场上夺取一部份至今被美国电影人独享的“软实力”。
电影导演、制片人:王小帅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