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sstudio.com

一个执着的倾诉者


王小帅很健谈,从自己的作品到国内外的电影产业再到当下的社会现象,他都能拉出长 篇阔论的架势透彻地来个分析加点评,记得有句话,“一个好的导演,必须比常人有更 加强烈的倾诉欲。”至少在导演王小帅这里,它得到了验证。

王小帅在 2005 年执导的电影《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土 耳其金橙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迄今为止还是王小帅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之 一。其实,对于他个人来说,《青红》的意义绝对不止是一部电影作品那么 简单……

《青红》——王小帅的半青不红

在中国现阶段的中青年导演中,王小帅算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从自编 自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冬春的日子》开始,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他从柏林拿到戛 纳,从希腊、意大利拿到荷兰、德国,几乎在他的每一部作品后面都竖着几座有份 量的奖杯。而相比较这样的盛名在外,王小帅在内地影坛的事业发展就稍显局促, 因为他的影片大都是走文艺、怀旧路线,风格极具年代感,而在国内这种“类型电影” 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如何找到受众群和收回投资。虽然在影片《青红》中,“青红” 只是高圆圆扮演的主人公、一个女孩儿的名字,但这两个字也恰恰应和了王小帅当 时的状况——“红”中有些尴尬的“青”。

但是《青红》为王小帅带来了事业的第一个转机,影片入选戛纳电影节后受到 了众多媒体和观众的追捧和期待,在出国前的放映发布会上,放映厅内连过道上都 站满了人,热烈的场面让王小帅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青红》距离我第一次拍出 自己的电影,已经过去了整整 12 年,我的电影直到 2005 年才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 的第一批中国观众。”《青红》的拍摄并不顺利,几乎时刻都需要面临资金不足、另 找投资的难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拍摄完成,影片被送到国内相关部门审查的时 候,才开始一路畅通。“《青红》是我第一次在国内以手续齐全的方式发布自己的作品, 赴戛纳参展的时间又恰好赶上中国电影一百年,可以说这个契机改变了我的命运。”

而且,对于王小帅个人来说,《青红》的意义绝对不止是一部电影作品那么简单, 它是王小帅自传三部曲中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已经完成了《青红》 和《我 11》的剧本,这些故事,不是存在他的记忆中,而是刻在他的生命里。


人物简档
1966 年 5 月 22 日 生于上海 ; 1981 年考入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 1985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 1991 年分配至福建电影制片厂 ;


1993 年回到北京自筹资金编写、制片并执导了独立电 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该片先后在意大利和希腊获 得了电影节的大奖,并在 1995 年被英国 BBC 选为电 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王小帅作为导演的成名之路就此启程 ;

2001 年执导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先后在柏林电影节和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奖及提名,它还被选进了中学 美术教材,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做教学参考的影片……
这些成绩让他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主力人物。 电影出品有《青红》、《左右》、《日照重庆》、《我 11》。



2008 年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最 佳编剧银熊奖的《左右》是王小帅 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拍摄的电影, 讲述了一对为了挽救病中的孩子而 重聚的离婚夫妻,顶着巨大的压力 生下新儿救旧子的故事。而在影片 的背后,同样左右为难的,还有制片 人、导演王小帅……

《左右》——王小帅的左右为难

对于自己的电影,王小帅一直有着 很多坚持 :他坚持干净朴实的风格,尽 量不用背景音乐,让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更显张力 ;他坚持按照自己的思想追求 拍摄电影 ;他的影片都和大众的命运与 成长有关……“可现在国内类型电影的 生存环境太差了,我很想坚持自己,但 是路太难走。”左手理想,右手票房,现 实不能两全,王小帅的确左右为难。

“我用能买两套房子的钱去买一部自 己的电影留下来,我一点也不穷,我是 最富有的。”在影片《我 11》的宣传中, 王小帅曾经这样说过,可谁又知道这悲 壮的执着后面有多少惆怅和无奈,作为 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需要的资金筹措, 宣传影片需要的资金运作,票房的压力, 观众的认可……王小帅一边扛一边走自 己的文化路线,压力可想而知,“可以说 现在制作影片,更关心的不是能否在国 际上得奖,而是影片和市场的磨合与互 动。中国电影市场的真正建立还需要等 待,我们现在很难像好莱坞那样搞动辄 上亿的制作,他们有非常强大的营销团 队和财力支持,可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电 影市场还不成熟的地方。”

2011 年让王小帅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年度导演奖的作品《日照重庆》被外界 解读为王小帅从文艺片走向商业片的转型之作,因为影片投资巨大、剧本商业元素充足,还汇集了范冰冰、王学圻等优质明 星的加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商业片,或者说是一部特殊的商业片,我着力表达 的也有对父子亲情的思考,对现代家庭状况的关注,而且我觉得类型片也是需要明 星 的 ,他 们 的 实 力 和 号 召 力 一 定 能 帮 助 到 影 片 的 宣 传 ,当 然 要 在 资 金 允 许 的 情 况 下 。《 日 照重庆》里范冰冰就是免费参演的,她的表演十分优秀。”虽然国内影坛文艺片的路 依然坎坷,王小帅仍凭着自己对电影梦想的执着,继续在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里 和观众一起关注和探讨着生命的话题。


“你的 11 岁,关我们什么事儿?!”2012 年,王小帅执导的电影《我 11》因 为周立波的一句“吐槽”在微博上看点激增。事实上,为了筹划拍摄和制作 这部影片,王小帅已经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在宣传方面也已无力再投入了, 见此情况,好友周立波自导自演了一个小炒作,以客串“砸场子”来吸引大 家对《我 11》的关注度。


《我 11》——王小帅的 11 岁

在王小帅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一些他个人命运的痕迹,甚至就是真实 事件。在 2012 年 5 月公映的《我 11》就是王小帅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它讲述 的是六七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的家庭里二代子女身心成长的一段历程,片中 11 岁的 男孩儿王憨几乎就是真实生活中 11 岁的王小帅——1975 年,11 岁的王憨在亲眼目 睹了一起“杀人事件”后不得不背负上心灵的煎熬,加上朦胧中获知了成人世界里 的性事,让他身心开始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体内疯长的荷尔蒙和外界的压抑环境 不时发生着碰撞……

而“王憨”也经历着王小帅的成长——王小帅还在襁褓中时就被父母从上海带 到了贵阳山区的小县城支援“三线”建设,儿时记忆中的山水草木和自由自在让王 小帅至今难忘,而与之相对应的父母的烦恼也在慢慢成长的王小帅心中烙下了印记 : 王小帅的父亲是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能通过求学 的途径离开山区,为此不懂得绘画的他竟能按照书本一边学一边教给儿子……这样 的时代背景对于看过《青红》和《我 11》的观众应该都不会陌生。

王小帅 13 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跟着家人离开了贵阳,后来又考上了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可无论更换了多少新的环境,他始终难忘在贵阳生活的那一段 记忆,“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把学画的这段放在电影里,现在以描写回忆那段投身三线 建设为背景的作品并不多,可我相信总有亲历过的观众会在这样的故事里找到共鸣。” 王小帅就这样用电影向观众倾诉着自己的故事,倾诉着那段历史。

“其实《我 11》不一定就是我的 11,也不一定就是专指三线建设那批人,在现在的 中国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浮萍式的家庭很多,对这样的精神漂移都会有所感触, 我们都会有共鸣。”也许,对于王小帅,电影正是一个倾诉者寻找共鸣的最好的艺术途径。

Share this article
Shareable URL
Prev Post

坚守精神的流浪——王小帅访谈

Next Post

对话王小帅:《我11》,我11岁的记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ad next

我比较“笨” 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

王小帅携新片《闯入者》以一贯低调的理性的作风“闯入”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在谈到新片悬疑元素的商业性时,王小帅谦逊的说:“我属于比较笨那种人,一生只够做好一件事是够了”。正如王小帅本人所言,无论是《青红》还是《我十一》都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