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电影 《日照重庆》 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虚实交织对比的叙事结构,“父亲” 与 “儿子” 两代人的对 比、“儿子”林波与 “儿子”林小波的对比、重庆与日照两个城市的对比,多组交织对比使作品在虚实对照的影 视空间里探讨 “亲情与责任”“伤害与逃避” “罪过与救赎”等观念。交织对比的结构,使电影的重点并不在情 节故事层面,而是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 《日照重庆》; 叙事结构; 对比
电影 《日照重庆》 是 2010 年戛纳惟一一部入围主竞单 元的中国影片。电影讲述了出海归来的船长林权海得知 14 年未见过面的儿子林波劫持人质被警方击毙的消息,林权 海返回重庆了解真相。林权海通过林波的朋友或者与案子 相关的知情人去了解儿子,随着他人的讲述,儿子的 “模 样”渐渐清晰,林海权一直掩藏在内心深处的愧疚、自责 也层层展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儿子与父亲之间永远无 法弥补的伤痕。林权海多年来漂泊在海上逃避的 “父亲” 责任,在完成对儿子林波之死的忏悔后,终于回归。电影 的主题讲述了一个男人对自我的逃避并最终正视自我的过 程,体现出对 “亲情与责任” “伤害与逃避” “罪过与救 赎” 等观念的思考。
电影 《日照重庆》 在观众的接受程度上并不理想,这 也是王小帅文艺电影的一个惯例。电影的情节单一,采用 了复杂的叙事结构,风格沉重。细看电影的叙事细节,可 以看出导演刻意的技巧,特别是电影交织对比的叙事结构。 交织对比的电影叙事,常常在简单的情节层面之下隐藏了 深刻的思考,通过对比反映迥然不同的价值观念碰撞,电 影的重点并不关注 “故事” 本身,而是故事代表的观念表 达。可以说 《日照重庆》 是一部观念电影,与情节无关, 与人物无关,在交织对比的关系中,电影人物都是观念的 代表,电影体现出开放式的思考空间,让观众去体会与 评论。
一、“父亲”与“儿子”两代人的对比
青年的成长是王小帅电影的常见主题,在 《日照重庆》 中,电影将父子两代人的关系作为思考的重点,“父亲” 林 权海、老金代表了老一代,“儿子” 林波、昊子代表了年青 一代。电影的开头,林权海来到重庆欲得知儿子林波死去 的原因,来到前妻李育英的住处,却因为多年的积怨无法 沟通。林权海来到朋友老金家里,老金的儿子昊子与林波 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但他拒绝向林权海透露任何情况, 在他看来林权海当年对林波的遗弃是无法原谅的过错。
“林波的照片” 是电影里极富象征意味的一个物象,林 权海不知道 14 年未见过面的儿子长什么样子,但却得不到 他的一张照片,林波也极不愿意照相 ( 电影暗示林波不愿 意从自己的长相中看到父亲的影子) 。林权海最终只得到儿子劫持人质时被摄像镜头捕捉到的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昊子帮他将照片 “放大到不能再放大”,林权海面对照片上 的一片马赛克,内心极为复杂。儿子林波已死去,再想与 他拉近距离是不可能的了,就像这张照片,放得再大,反 而看不清楚。此时,电影展开了一个重要的思考: 老一代 人 ( 传统) 与年青一代人 ( 现代) 的距离。
一方面是老一代人对年轻人的不理解。电影里,因为 心情的失落,林权海跟踪昊子想看看年轻人的生活。昊子 每天晚上在夜场领舞挣钱,林权海看到年轻人在夜场里放 纵欢歌,光怪陆离的灯光里,林权海目瞪口呆,站在那里 与年轻人的喧嚣格格不入,电影特写了林权海惊诧的表情 长达一分钟。另一次是林权海与老金一起吃火锅,周围年 轻人莫名其妙地放纵打闹,也与老一代人的正襟危坐形成 对比。老一代人的价值观是生活的严谨与规则,年青一代 的价值观是自由与破坏,林权海想去认识儿子的世界,然 而接触起来障碍重重。
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疏离。昊子是林波的朋 友,他们都没考上大学,“整天在一块瞎混”。昊子与老金 的关系也不好,在家里楼下打台球直到吃晚饭都不回家。 他母亲在楼上喊着 “小昊,回来吃饭”,另一边别家也在喊 着 “晓晓,回家吃饭”。画面声音暗示年青一代与父辈的疏 离这不是个别,而是共象。电影中,有人问起林权海是谁, 昊子回答说是林波他爸,男青年鄙夷地说: “林波他也有 爸! ”林权海怀着愤怒却也无可奈何。青年一代语言激烈、 不顾他人感受,但也句句刺中要害。林权海带着对林波的 愧疚,可怜巴巴地尾随昊子观察他的生活,几个青年人不 但不表示同情,还哈哈大笑,青年一代完全不同情、谅解 老一代,对他们不屑一顾。
电影中还出现了多个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暗示老一代 人 ( 传统) 与年青一代人 ( 现代) 的关系。老金的业余爱 好是修钟,他解嘲道老钟连时间走的都是旧的,老钟象征 了老一代人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的窘迫。老金说起老伴 的穿着,“你看她穿的衣裳,上个世纪的,还宝贝得像什么 似的”,穿旧衣裳事实上是老年人守护旧观念的含义。重庆 这座城市也在电影里展现出传统与现代混合的意味。从重 庆索道的江对岸望去,重庆高楼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繁华 的都市景象,而从高高的索道站往下望去,又是一片低矮的瓦房旧城,现代与落后并存的城市景象,暗示了处于社 会转型期新旧两代的隔阂。从旧的老城门走过,远望去就 是新的摩天大楼, “十八梯,整个重庆都在改造,这也快 了”,世界变化太快,老一代不得不卷进新时代的变革中。
电影的最后,冲突与隔阂的两代人终于达到谅解。首 先是林权海与林波,林权海找了所有劫持人质案相关的人 来讲述林波,包括: 林波的母亲李育英、朋友老金、林波 的朋友昊子、超市保安、曾在超市工作的服务员玲子、被 劫持的人质医生竹青、击毙林波的警察刘成、林波的女朋 友小雯。在众人的讲述中,林波的杀人行为与极端个性越 来越清晰地表明,林波虽然恨林权海,但也在不断地寻找 他。于是,父亲的寻找与儿子的寻找达到了协调,互相寻 找的灵魂因为彼此的渴望终于谅解,林权海看到了儿子对 他的爱,心中的结打开了。此外,昊子在老金病重后也放 下了与父亲抗拒的姿态,他也向林权海敞开了心灵的秘密, 对父辈达成了谅解。其实,两代人之间,谁对谁错已不重 要,血缘的联系使他们终会谅解。
二、林波与林小波的对比
林波怀着对父亲的思念,曾计划了一次到日照的旅行, 女朋友小雯和昊子陪他一起。林波事实上是去找林权海, 没找到,就带走了林小波,这在情节上是非常牵强的,造 成了电影的虚幻色彩。
林小波是一个非常虚幻的人物,电影中几乎没有对白, 只有一种单纯的眼神。他的母亲 ( 林权海的现任妻子) 也 是一个梦幻的人物,她只出现过一段电话里与林权海的对 白以及大海边拉着林小波手的一个影子。林小波与他母亲 都是梦幻的象征人物,电影对他们的交代过少,他们可能 根本就不存在。
林小波的存在是一种象征意义,他代表了林波想要的 身份——— “被父亲承认的儿子”。林波到日照想带走林小 波,象征了想与林小波合二为一,重拾父爱的愿望。
三、重庆与日照的对比
重庆这座城市,电影采用了 “写实” 的手法,首先是 地域色彩浓烈的重庆地方特征,将一个生活化的、世俗的 老城印象传递给观众。电影有多次林权海穿过重庆街道的 广角镜头画面,重庆狭窄弯曲的街道、潮湿陈旧的老街、 布满电线的巷道天空、挑担卖货的、擦皮鞋的、打麻将的、 跳 “坝坝舞”的,人物置身于这样的空间,被狭窄的空间 挤压,生活的压力感凸显。此外,画外音捕捉细腻,声音 叙事体现出时代感与生活化,电视里 “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的揭晓”、匆忙的行人脚步、街头碟机的劲歌、建筑工地、 汽车、麻将声、吃火锅的划拳、老年人听着戏剧的广播。 这种有意无意透露出的声音叙事,使电影人物置于特定的 时代背景中,也使重庆这座城市在电影中增加了生活化的 叙事形态。这种影视印象中的重庆生活,带着艰辛的意味。
与之形成对比,日照这座城市却是 “虚幻式” 的拍摄 手法。日照的大海,日照的阳光与明亮,日照的纯洁与浪 漫和重庆的阴暗形成对比。重庆象征了生活的现实,它如 此实在与艰辛,日照是虚幻中的美好世界,它是那么轻松 与洁白。两座城市的对比,象征了每一个人心中的生活, 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梦幻的。四、电影交织对比的结构审美效果
交织对比结构固然给我们讲故事,但更注重对不同人 物、不同事件之间的不同观念内涵和不同意义的探究。在 对比冲突中,呈现出巨大的影片整体意象和思考空间,交 织对比的叙事模式是最适合于观念表达的叙述方式。《日照 重庆》就此留下了多个思考的主题,如 “亲情与责任”
“伤害与逃避”“罪过与救赎”等。林权海象征了每一个人 的心理困惑之路,他们曾有过错,或许也逃避责任,唯有 一天有勇气正视它,才能解放自己。电影的观念有明显的 西方基督教文化的 “罪过与救赎” 的主题,或许正因为此 电影在海外观众中容易引起共鸣。但中国观众容易看到的 是电影的伦理层面,当年抛弃家庭与儿子长达 14 年的林权 海在儿子死后才来赎罪,这一切都显得太晚,对他的救赎 似乎是一种多余。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观众的伦理要求 与他们在情感上不容易达成一致。
影片的叙事结构固然重要,但对观众而言,结构并非 直观可见的对象。《日照重庆》 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及匠心 运用,并不被观众注意。观众可见的是人物形象,林权海 的沉闷及复杂心态给观众造成了压抑的观影感受。《日照重 庆》的叙事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泽明的 《罗生门》,
《罗生门》 的情节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武士妻子、强 盗、武士灵魂对武士之死的原因说法完全不同,给观众造 成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与《罗生门》不同, 《日照重庆》 的叙事节奏没有快速转切的突转,其情节是对一个事件的 重复表述,虽然每个人的表述角度不同,但对林波的感受 是相似的,都指向了他的封闭内心及对父爱的渴望,此种 情节没有起伏与变化,容易产生观影的厌倦。
总体来看,《日照重庆》 在叙事结构上的交织对比,方 便了作品深刻内涵的表述。但人物形象的沉闷与情节的简 单影响了观影的期待效果。正如托马斯所说的 “对于我们 作为电影观众的大多数人来说,看一场电影的体验酷似在 海上与一座冰山擦身而过,或探足于一座大教堂、一座超 市或一间卧室,但是我们没有随意停留的机会。对于一个 在视觉和思维欣赏上外行的人来说,他抓住的只是这一视 觉旅行的印象性刺激和满足或不满足。” 作为王小帅成熟时 期的电影,《日照重庆》 保留了深厚的文艺片色彩并保持了 导演一贯的风格,作为导演坚守自己的思考固定重要,但 将个人的趣味与大众心理找到一个契合点也是文艺电影应 该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英]麦克·布朗. 文化地理学[M]. 杨淑华,宋慧敏,译. 南 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显杰. 电影叙事: 理论和实例[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 社 ,2 0 0 0 . [ 3 ] 李 蕾 . 当 代 影 视 中 的 形 象 和 空 间 构 型 [ J ] . 电 影 文 学 ,2 0 1 1 ( 02) . [4] 刘敏. 戛纳华语访谈录: 王小帅《日照重庆》我在很多人眼 里 是 个 怪 物 [ J ] . 电 影 世 界 ,2 0 1 0 ( 0 6 ) . [5] 吴匀. 从“残酷青春”到“人生两难”———王小帅电影的叙事 空 间 [ J ] . 当 代 电 影 ,2 0 0 9 ( 0 5 ) .[作者简介]阳雯( 1976— ) ,女,四川绵阳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 学硕士,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文学影视批评。
来源:电影文学2012年第2期